首页

女王 sm网站

时间:2025-05-29 07:19:51 作者:静音训练、静音吃饭!这座军营为何要无声? 浏览量:57701

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的营区

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居民生活

武警官兵

一直执行着“无声”的军令

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他们的声音不能超过80分贝

武警上海总队某中队

驻扎在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营区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

这支部队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取而代之的是手势指令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介绍:

“如果早操下队列口令

声音会比较大

会影响到休息的居民

所以我们用无声口令来代替

我们早操训练时不能踏步

踏步会发出嗒嗒的声音”

不仅如此为了日常提醒大家注意音量

营区大厅、楼梯口等地

都放置了分贝仪

标准是80分贝

人们日常对话音量约是50至60分贝

但稍用力拍手

音量就超过80分贝

而战士们在军营里的所有行为

包括说话、走路、吃饭

都不能超过80分贝

因为场地有限

部队日常训练在30平米的楼顶进行

与附近居民楼的窗户仅5米之隔

正常的突刺训练是喊杀冲天的

可这里的战士们却

只张嘴不发声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说:

“一些新同志

刚下到单位时不适应

感觉被束缚了手脚

但是经过‘老带新’

他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和自觉”

这份“无声”的坚守

也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可

从“入沪不入户”到“军营无声”

他们把先辈的精神延续至今

武警上海总队多支部队的前身

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晨

市民们打开家门

惊奇地发现马路边上

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刚下过大雨的街道湿寒漉漉

战士们怀抱枪支和衣而眠

坚决遵守“不入民宅”的纪律

上海战役的见证者回忆:

“我活了这么久

没见过这么讲纪律的”

76年前的先辈们把《入城守则和纪律》

挂在背包上向上海行进

76年后

驻守在弄堂里的武警官兵

也人手一份《军营无声八项守则》

把“入沪不入户”的精神

刻印在心中

从“入沪不入户”

到“军营无声”“军令无声”

变的是时间

不变的

是刻在人民解放军骨子里的纪律

体现了一支军队的优良品格

这种品格

在震天炮火中

也在寂静守护的万家灯火中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张聪

  记者丨刘干 赵怡婷 关树声 郑张昀

  刘宇峰 万禹佳 李军学 赵乾

  (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时政快讯丨习近平会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杨政龙担任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期间,还推动青年宿舍“BeLIVING Youth Hub”项目,积极解决青年“四业”(即学业、就业、创业和置业)难题。该青年宿舍选址铜锣湾摩理臣山道,于2023年3月正式启用,是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批出“将酒店和旅馆转作青年宿舍用途的资助计划”首个项目。

二次元、“国风”金饰“圈粉”年轻人 销售人员:有顾客买下整个系列

近日,记者赴柬埔寨干丹省丝绸岛,探访当地古老的水布织造工艺。“水布”是柬埔寨人日常穿戴和装饰的传统织物,其织造技艺传承数百年,历史悠久。在湄公河岸畔、首都金边市以北的干丹省丝绸岛上,村民们养蚕取丝,以家庭作坊为单位,使用传统织布机编织成“水布”,向游客展示、销售。2015年,丝绸岛手工艺村成立,为会丝织工艺的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进而减少当地人民离乡背井。(胡钟艺 祁妙 潘雨洁)

2024郑州马拉松开赛 近4万选手畅跑“天地之中”

11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新疆北疆北部和南疆盆地、西藏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北疆北部和北疆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20~26毫米)。黑龙江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云南中部、海南岛、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海南岛东部、台湾岛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60毫米)。

改革实践成果彰显当代中国壮丽气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一

“自从马儿吃了菌草,变得膘肥体壮,充满活力。而我经营的骑马体验项目也越来越受欢迎。”佩尼送别记者时,手里捧着一大串香蕉,笑得合不拢嘴。“这片以前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现在变成了绿油油的田地,可以种各种蔬菜水果了。我用菌草做肥料,种出来的香蕉更大更甜!”

高交会观察:科技引航低空经济跑出“加速度”

早在创刊之初,《十月》就打破了以往文学期刊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的办刊思路,以刊发中篇小说为主,兼顾其他形式和体裁的作品。到1981年,《十月》杂志每期发行量已达60万份。《十月》杂志的创刊,引领了1979年、1980年国内大型文学期刊创刊的潮流。评论家白烨从东兴隆街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聊起,他认为,在新时期率先创刊的《十月》发表的作品引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不仅仅是一个刊物的名称,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十月》杂志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为推动文学的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反映了我们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是国家的文学重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